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张纪中拍武侠剧,金庸只收他1元版权费:不改内容我再倒贴你10万

张纪中拍武侠剧,金庸只收他1元版权费:不改内容我再倒贴你10万

1

“如果央视可以按照拍四大名著的张纪中拍态度来拍摄我的作品,那我愿意将我的武侠万版权一块钱卖给中央电视台。”

如果初次看到这句话,剧金大概也会觉得这位作者有点“夸下海口”了吧。收元

竟然将自己的版权作品和四大名著放在同一水平线之上?



更离谱的是,他居然还说:“如果按照原版拍我再倒送10万!改内”

作为一名作家,容再他究竟是倒贴不缺钱还是另有目的?

那么“一元版权”事件最终是如何收场的呢?

2

在看到这个采访之后,张纪中便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张纪中拍名义给这位作者写了封信。

传达了想要高品质翻拍其作品的武侠万愿望。

并在银行找到了一张编号为“52888”的剧金一块钱。

不仅把它压在了有机玻璃之中,收元还用汉代云纹的版权画框装裱了起来。

这位作者在收到信件之后,改内立马就表示:“我的容再作品你可以随便挑。”

而这位作者就是写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于是便有了《笑傲江湖》的翻拍,江湖上也一直在流传着“金庸一元卖版权”的美谈。

他曾经还说过:“你自己生出来的孩子会允许别人去打去骂吗?如果你真的觉得我写的不好可以自己重新写一个。”

金庸先生不仅对自己的作品非常呵护,而且对于后辈也是无比的和蔼,没有一点架子。

当时张纪中带着几位《笑傲江湖》的主演曾经去拜访过金庸。

金庸先生不但早早换了得体的衣服在家中等待,而且在席间也不断地给主演们夹菜、聊聊家常,最后还分别都合了照。

甚至在大家离开的时候,还坚持把他们都送到了电梯口,直到电梯合上才离开。



但是还是会有人好奇,版权卖这么便宜,你靠什么赚钱?

金庸虽然对私人财产不是很在意,但却是一位非常“合格”的老板。

倪匡曾经还笑称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3

金庸从小的时候大概就有赚钱的天赋吧。

15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国内第一本升学教材《献给投考初中者》,这本书还畅销了好几个省份,他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正是有了这笔资金,他高中和大学也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的学费和生活费。

后来他在上海《大公报》公开招聘时,突破重围,成功成为了一名国际电讯编辑。

这也是他成为“报人”的开端。

而后来被派去香港复刊的《大公报》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1950年,《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创刊,他就被调过去做了副刊编辑。

他们不仅看到了香港报业强盛的生长趋势,还想到了靠连载小说作为营销手段。

所以《龙虎斗京华》、《书剑恩仇录》相继推出,拉开了新武侠时代的帷幕。



自此之后,查良镛给自己起名“金庸”,开始一边当编辑,一边写小说的日子。

后面自己当老板了,虽然是眼光独到,可多年好友倪匡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虽然蛊惑精灵,但也斗不过老查,他是老奸巨猾。”

当时金庸因为看不惯香港的风气,便跟老同学沈宝新共同创办了《明报》。



金庸负责内容的输出,而沈宝新则负责将报纸卖出去。

在创业的时候,说是倾家荡产也不为过。

创刊要花费10万元,而金庸自己就投了8万,他将自己写小说赚取的稿费全部都投了进去。

由于当时报业行业的饱和,报纸要卖到一万多份以上才能够勉强保证不亏本。

但是《明报》一开始却只能卖到四千到五千份的状态,所以绝大部分的时间是靠金庸往里面贴钱的。



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要靠当时的妻子朱玫变卖首饰才能继续运转。

不过当《明报》变成了香港炙手可热的文化刊物时,大家都认为其专栏作家的稿费应该会很高吧。

但没想到金庸说:“职工的薪资和退休金肯定是要小心计算的,不可以随便放松。”

如果有人要求加稿费,金庸都会笑着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不还是会被花掉,不加。”

即使是好友倪匡酒后要求加薪,当时金庸也只是满口答应下来。

加是加了,不过也是真的少,只加了百分之五。

倪匡打电话过去骂金庸,但金庸却说要写信详细说明。



各种理由罗列一大堆,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还是落在了如果一个人要加稿费,那么所有人都要加的点上。

逼得很多作家都会在专栏之中指名道姓地骂金庸,即使如此,金庸也只是笑着说:

“骂可以骂,稿照常登,稿费一概不加。”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精打细算,《明报》才能一路成长为明报集团。

不过金庸也不是为了钱就一直“收割”的人。

他甚至还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直接宣布封笔。

就算被误解为“江郎才尽”,也不会因为赚钱就一直重复之前所写的风格。

而他这种洒脱的性子,多半也是小的时候就养成了。

4

金庸曾被问到如果在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他做,他会选择什么人物?



“我想要选择《天龙八部》之中的段誉,他做事不霸道,而且也会留有余地。”

段誉本人虽然有极其高强的武功,但不太外露,同时也是满腹诗书,善良固执。

而这些特征跟金庸也确是极其相似的。

金庸的本名叫做查良镛。

“金庸”就是通过“镛”拆解开来得到的。

他出生在浙江海宁,祖上不仅善于经商,还出了很多学识渊博的后人。

即使到他那一代的时候有一点家道中落,但还是有三千亩良田,所以他也算是吃喝不愁的。

而父亲唯一发愁的,居然是他太爱读书了。



家里之前也算是名门贵族,传下来的藏书也是挺多的,他更是整天都泡在了书堆里。

父亲一看这可不行,万一读傻了怎么办,便想方设法带着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亲一转眼没看见,孩子就不见了,父亲急的以为丢了呢,结果回家一看,他正在书房里看书呢!

而他“洒脱散漫”的性格,更是在上了高中之后展现的淋漓尽致。

1940年的时候,查良镛考入了浙江联合高中。



当时有一位教导主任经常辱骂学生,而他有一句名言:“我叫你永世不得超生。”

而当时经常办壁报的查良镛便写了《阿丽斯漫游记》,学生看了都捧腹大笑。

“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恐吓学生:我叫你永世不得超生……”

而教导主任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更是气的胡子都歪了!

他找到校长那里哭诉,要求必须开除查良镛。

而谁也没有想到,上了大学之后他竟然又被开除了一次。



当他在重庆某大学读外交系的时候,因为看不惯学校的风气,再次仗义执言,就又被开除了。

可能是命运的拨弄吧,他也因此没有成为一名外交官。

从金庸先生开始写小说,直到1972年宣布封笔,他一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

而在他的小说之中,我们也能够读懂金庸,读懂为何“江湖”没有了他,但他的“江湖”却一直都在。

5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这句话虽然是出自郭靖,但也是金庸先生自己心中对于“侠”的见解。



在他小的时候,爷爷查文清就职于江苏知县,然而在这期间却发生了“丹阳教案”事件。

百姓发现西洋教会埋藏了众多儿童的尸首,很快就引起了反洋教运动。

在洋人的施压之下,只好将闹事的百姓都抓了起来。

但查文清最终放走了这些人,独自承担了“纵逸”的罪名。

从那个时候开始,“侠”的概念就在金庸的心里生根发芽。

金庸先生本人也一直都在为正义发声,即便也曾经因此成为其他势力的“眼中钉”,可她从未放下过自己手里的笔,放下过心中的信念。

而我们也能从一个个英雄人物,比如郭靖、乔峰的身上,看到他对于家国的情怀,看到真正的侠者是如何为国为民。



在金庸的笔下,我们也能看到究竟何谓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张纪中在拍摄《神雕侠侣》的时候,曾经问过金庸先生对于浪漫的见解。

他说:“浪漫是一种不常见的状态,比如手拉手看月亮是很常见的,但是手拉手看月亮还站在水里,那就是不常见的举动,那就是浪漫。”

他虽然写了郭襄的爱而不得,终身未嫁,写了她“一遇杨过误终身”。

但也写了郭襄因此见到了山川湖海,奇情异事,余生都过的精彩万分。

哪怕最终没有携手到老,却也学会了如何更好爱自己,更好去爱这个世界。



转眼金庸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4年了。

有人曾问他人生到底应该如何度过?

他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也曾洒脱妄为,也曾胸怀天下,金庸先生用他的一生向世人阐述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侠”。

分享到: